2016年11月(yue)(yue)16日起,京津冀及(ji)周邊地區(qu)氣(qi)象(xiang)條件趨于穩定,部分城市相繼出現重污染天氣(qi)過程(cheng)。截至11月(yue)(yue)18日14時,區(qu)域內共30個城市空氣(qi)質量(liang)達(da)到重度及(ji)以上(shang)污染,其中(zhong)太原、臨汾、石家莊、開(kai)封(feng)、安陽、邢臺等城市空氣(qi)質量(liang)達(da)到嚴重污染。
針對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11月16日起,環境保護部派出5個督查組,分赴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部分城市就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專項督查。
根據環境保護部的調度情況顯示,北(bei)京市(shi)(shi),天津市(shi)(shi),河(he)(he)北(bei)省石家莊、唐(tang)山(shan)(shan)、保定、廊坊、邢臺、衡水、邯鄲市(shi)(shi),山(shan)(shan)西(xi)省臨(lin)汾市(shi)(shi),河(he)(he)南(nan)(nan)省焦作、安陽(yang)、新鄉、平(ping)頂山(shan)(shan)市(shi)(shi)等14個(ge)城市(shi)(shi)已發布(bu)重污染天氣橙色預(yu)警。河(he)(he)北(bei)省滄州(zhou)市(shi)(shi),山(shan)(shan)東省德州(zhou)、淄(zi)博、聊(liao)城、菏澤市(shi)(shi),河(he)(he)南(nan)(nan)省濮(pu)陽(yang)、開封、南(nan)(nan)陽(yang)、駐馬店、三門峽、許(xu)昌、商(shang)丘、洛陽(yang)、鶴壁、周口、鄭州(zhou)、信(xin)陽(yang)、濟源、漯河(he)(he)市(shi)(shi),山(shan)(shan)西(xi)省太(tai)原(yuan)、陽(yang)泉、晉中、運城、長治市(shi)(shi)等24個(ge)城市(shi)(shi)發布(bu)了黃色預(yu)警。
督查發現,本次導(dao)致空氣(qi)嚴(yan)重污染(ran)的(de)(de)五個原因中(zhong),部(bu)分企業所用燃煤(mei)標(biao)(biao)準(zhun)不達(da)標(biao)(biao),導(dao)致顆粒物超標(biao)(biao)是(shi)其中(zhong)的(de)(de)一個重要原因。值(zhi)得注(zhu)意的(de)(de)是(shi),11月份正是(shi)我(wo)國北方(fang)地(di)區(qu)的(de)(de)采(cai)暖(nuan)季,這其實又會(hui)回到清潔能源的(de)(de)開發及推廣的(de)(de)問(wen)題上(shang)來。
而在污水處理方面,2016年11月24日,環保部通報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集中治理工作進展情況。截至9月,591家中有65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89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其中,北京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共25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4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通報》指出,截至目前,上海、浙江兩省(市)117家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應于2016年底前全部建成。
《通報》還指出,截至9月,環境保護部根據相關各省(市)上報調度數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3個區域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共591家,有65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89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其中,北京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共25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4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天津共60家,均已安裝在線監控裝置,有2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河北共252家,有6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72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上海共3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江蘇共131家,有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2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浙江共114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廣東珠三角區域共6家,有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通報》最后申明,環境保護部將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會同相關部門,對逾期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工業集聚區,采取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等懲處措施。
那么,為什么政策一再的三令五申,企業對于排污這塊依然是不痛不癢呢?
從本質上來說,逐利是企業存在的最終目標。污水處理是不盈利的,對于企業來說,還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維護。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是政策強制要求,相信只有少數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會去安裝并堅持運行污水處理設施。其次,小型工廠的污水一般都是排入管網的,出口會有流量計,但不一定有水質在線監測,即使有也不一定準。根據污水委托處理的商業模式,一般下游集中污水處理設施要求企業達標入網,但如果濃度超過了納管標準也是可以接受的。噸水處理費用要加收錢,而根據計量法,應當由供方與受方分別設置計量設施,以避免單方數據不可信。但實際運行時可能有些企業本身水質不是特別惡劣,只是略微超標,或者水質差但水量很小,合并到集中污水處理廠后對全廠進水水質影響較小的,有時也會發生不處理就直接允許接入的情況。
換句話說,污水處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企業不愿意花錢去做沒有利益的事情;二是現有的監督體制和處罰措施還不夠嚴。那么,如果換個思維,用污水源熱泵技術取代單純的污水凈化入河技術,是不是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呢?
在之前我們就已經探討過污水源熱泵技術的工作原理、市場前景及對于減少空氣污染的重要作用。可以說該項技術的應用恰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近期環保部通報的空氣嚴重污染及污水處理不達標的兩個重大問題。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的環保事業已迫在眉睫,且空氣質量、水質量問題也一再成為民眾焦慮的集中爆發點。先是在2013年,網易先后推出了數篇水危機的經典報道,即《三個癌癥村的死亡日記》;再有就是在2015年,柴靜推出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兩個比較有影響力的事件,讓民眾身體力行的感受到了空氣污染、水污染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而在事隔幾年后的今天,這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京津冀的霧霾、沿河的污染依然是觸目驚心。當然,環保部門也已經認識到了只是單純政策上的三令五申是絕對不夠的。近年來,國家鼓勵清潔能源的研發與推廣,綠色能源也成為了市場新的商機。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十分需要國外的成熟技術,這從先前列舉出的房產開發商、水務機構等對于污水源熱泵技術公開招標一事就可以看出。相信對于污水源熱泵技術的良好運用及推廣,會成為國內環保事業的強大助力。